12.13.2007
10.04.2007
9.02.2007
8.27.2007
8.04.2007
7.31.2007
please feel free to come:)
Dear Winners,
Congratulations!
Thanks a lot for joining the INVITATION AU VOYAGE travel notebook competition.
Our jury, illustrator extraordinaire Mariko Jesse (Central Saint Martins), stationery guru Patrick Ng (www.moleskineart.com) and travel maven Winnie So (Little Cream Books), has reviewed more than 100 submissions ,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artistic qualities and interest of your concept. We are proud to announce that your travel notebook has been chosen by our jury as part of the Top 50.
EXPECT SOME TASTY PRIZES FOR YOUR EFFORTS!
You won one set of 3 Moleskine notebooks, which will be presented to you on 30th July (Next Monday) at 5pm during our Meet and Greet at Citysuper Times Square.
Here are some details of Hong Kong Exhibitions:
Date: 30 July- 26 August 2007
Venues: Citysuper- Times Square, Causeway Bay
Logon- Festival Walk, Kowloon Tong
Hong Kong Book Centre- Cityplaza, Taikoo
And your work will be shown at Times Square.
Thanks to reply whether you are able to come or not!
For oversea winners, thanks to reply with your mail address and telephone number, we will send the prizes to you shortly.
Thanks you so much for joining our competition and supporting Moleskine!! Congratulations again~
Best Regards,
Janey Cheng/ Moleskine Asia
7.29.2007
7.16.2007
7.08.2007
7.03.2007
6.29.2007
前幾天,讀到河童的窺看日本---移動帳幕劇場。
於六十年代尾,一班像嬉皮士的日本人帶著一大個黑帳幕,四處做劇場表演,
人人稱他們做黑帳幕劇團,正式名字叫「68/71」。
黑帳幕都是在一夜間拉起,一夜間拆去,絕不留下任何痕跡。
在黑帳幕裡是席地而坐,演員都是歷練的,這個我確信。
「黑帳幕之所以堅持在公園和公有空地演出,一方面想與會有共鳴的人相遇,
此外也質疑戲劇為都市人壟斷,將東京製造的戲劇單向配送到各地劇場就夠了?」很令人感動吧!
但不知可時,他們都不再用黑帳幕,也許是時代改變了,
是巳找不到廣大的空地,或是會進入劇場的都由小眾變成大眾,可能兩者皆是。
2000.5.5 我與幾個好朋友去看這個「傻女孩與怪老樹」,
「黒テント」是Black Tent,是黑帳幕,是他們。
七年前的事情,記憶很糢糊,但我很記得那快樂、投入的感覺,
他們說的都是日文,但對白不多,只看演員的形體動作,也足夠讓我明白一切,
服裝簡單,道具也不多,佈景只有一株樹,其餘都是黑色,聽說是為了配合「黑帳幕」的名字。
其實我真想回到那個「一夜間拉起,一夜間拆去」的黑帳幕年代,
去看看他們用兩架貨車,只用十多秒的時間便把帳幕拉起的情景,去坐坐他們的草席。
http://www.ne.jp/asahi/kurotent/tokyo/index.html
6.17.2007
6.15.2007
6.10.2007
6.08.2007
6.05.2007
6.02.2007
5.21.2007
5.02.2007
4.23.2007
4.18.2007
3.08.2007
3.05.2007
3.03.2007
2.15.2007
2.11.2007
夢是這樣的夢。
不是中學生的我,在中學裡擔當升旗手,兼旗桿,
然後老師帶我經過一間小學,周圍有奇多的記者,
「又有狀元學生嗎?」我想,
但卻是因為有個很厲害的升旗手,兼旗桿,
我走過記者群回到自己校園,
老師們準備好一切,國歌奏起,
但我卻拿著窮盡力也攤不開的國旗,從腳端緩緩提到頭上,
結束,
我走出校園幾步,是郊野公園,是學校旅行,
一出校園,我碰見你,是三年後的你,現在的你,
我比我想像中冷靜,沒有抖震,也沒有思潮起伏得難以呼吸,
你對我說她很煩,要和我和好,
我沒說什麼,看著多年沒見的你,
靜了,
我一個人坐在巴士上,多人得很,卻可以開揚得像躺在遼闊草原上看星,
巴士走到一個寬廣的十字路口,是playtime裡的馬路遊樂場的那個,
我仰望天際,看見客機在做空中表演,
兩三架小型客機飛過,大多架大型客機造成一個大型客機的形狀,
遠處還有一架直升機從我的巴士前貼地傲翔而過,煞時險像還生,
下車,
是英倫式的寬闊街道,可我知道這兒是尖沙咀,
我穿過小巷,一望無際的海洋就在我跟前,
腳下是大石頭,很多大石頭斜向海面申延下去,
左手邊有青蔥小草陪伴黃心小白花,就像這樣,
旁人,什麼人種都有,都在攝影,聚餐,談情,沉思,
我吸了口愉快的空氣,也舒了口心裡的鬱結,然後拿出TC-1拍個夠,
在我向小白花對準鏡頭之時,發現面前有對外國父子,
七、八歲兒子可愛得很,爸爸巳是中年的爸爸,卻有著無窮的吸引力,
我和他們交談起來,說的是喃蕪語,然後友人Pi呼叫我,
我得走了,竟主動留下了聯絡方法,叫兒子要寫信給我,我知道我的目的在於他爸爸,
回去,
到了間畫廊,深色的木製佈置,與海邊的環境極配,
友人Pi與同學在做功課,一男一女,
男的很祥和,女的樣子是我們常說的---全世界欠了她的樣子,
當我興奮地和Pi說起客機在做空中表演之時,
那女的卻傲慢地罵道:你可唔可以冷靜d呀?(像極沒見過世面的小孩)
醒了。
2.10.2007
2.08.2007
2.04.2007
走進無印。。。
我打從心底裡認為日本公司真的很可愛,
什麼家仇國唔該行開,大概冒死也要這麼說。
今天第一次上早班﹣九點。
其實也不是最早,最早的是八點,
為的是要在開店前準備好一切。
回到店舖時,大夥兒巳經在努力點算新貨,
換好衣服後,其實巳點得七七八八,
我奇怪,開門時間為十一時正,
那我還有大夥兒這麼早回來幹嘛?
原來我們要做早操,上訓練班。
早操一共有十式,
雖然對長時間工作的我們作用也不大,
而且有些同事還會覺得很尷尬,
但我卻認為這樣會增加歸屬感。
訓練班也不是什麼悶旦的環節,
我們十多人分成兩隊,做角色扮演,
當然是關於顧客服務的事情,
我是新人的關係,我只好做扮演爸爸的女兒,
兩隊完成表演後,會由對方說出可改進的地方,
最後由經理總結,還有好同事提供獎品呢!
我覺得整個過程就像回了學校般。
之後就是打掃了,
就這樣到了十一時正,
更有趣的事情在這刻發生﹣
店舖響起很有朝氣的音樂,
我們會站在貨架前,
有顧客走進來,我們會說早晨,
直至早晨音樂播放完畢,
我們才各自回到自己的崗位去。
其實這件事並不新鮮,
因為以前在SOGO做兼職時,也是這樣,
每間日本公司也會這樣做,
那時候的我,一上早班,我都會因此興奮,
所以今天可重遇此場面,實在愉快非常。
2.02.2007
1.31.2007
1.28.2007
2097Back to the 清朝
要是(聞說)孔巨基(我是喜歡此劇的)是很鬆散,
那麼今次2097Back to the 清朝是太貪心吧;
真的有點浪費了這有趣的名字。
但我相信再奇怪的劇場也會很好看,這也是劇場的奇怪之處;
一群滿懷理想的人,一個團體,一個目的,舞台就是如此吸引。
何況,這次Back to the 清朝依舊賤得令我拍爛手掌。
最愛劇中提到香港人(我)的「認真」問題,一詞中的地道出一切問題的根本;
Over the 天星,浪漫地斥責我們見義勇為的意識;
香港家書,用不同的節奏,以數分鐘回顧十年來的香港,
難以相象那時熱血地手放胸前站在電視機面前看著回歸儀式的那個我,巳是十年前的事;
難以相象看得地球人目瞪口呆,自私的我還在心裡暗喜的911事件,巳是六年前的事;
難以相象最大型的7.1遊行舉行時,幼稚的我因情傷而與家人去了趟日本,巳是四年前的事;
還有太多的難以相象...
看來2017這數字儘管很未來,
但也應該會飛快地變成現在。
儘管如此,舞台確實吸引。